「序」 沒有黑名單與「裡面憲法」的世界 / 韓基煜
朴槿惠總統的臉曾經非常容光煥發。金淇春秘書室長走馬上任的典禮上,穿著粉紅色外套迎接他的總統,臉上紅光滿面。兩人本能地了解彼此的價值和用處,這是兩人雖然深情卻是「錯誤」的邂逅。
之後在青瓦台所行使的眾多違憲的、不法的措施當中,黑名單正是兩人的精心傑作。金淇春身上留有中央情報部對共搜查局和檢察公安部深厚的遺毒,他曾經是誣陷批判獨裁政權的人們是共匪或間諜的選手級人物,堪稱「史上最強」,而懷念朴正熙鐵腕統治的朴槿惠卻反而信任這種反人權的人物。
黑名單的存在雖然從去年10月國政諮詢時都鍾煥議員的發言中已知端倪,但在特偵組搜查朴槿惠—崔順實干預國政案件的過程中才展露了全貌。朴槿惠在首席秘書會議上指出:「國政指標是文化興盛,左傾的文化藝術界有很多問題」,於是金淇春下達了「以鬥爭的方式來對付文化藝術界左派策動」的指示。首席秘書們將這個指示下達至文化體育觀光部,文化體育觀光部再依序下達至其轄下機關,實行指示事項,藉此將與政府意見相左的文化藝術人及團體從政府補助中排除。
2015年初,朴總統對當時教育文化首席秘書金尚律說:「(文化體育觀光部)只補助『創作與批評』和『文學村』等左派文藝雜誌,卻不補助政治正確的文藝雜誌」,指示要修改補助政策。之後優秀文藝雜誌支援事業大幅縮減,最後乾脆廢止,兩個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也從「世宗圖書(優秀圖書支援事業)」目錄中大舉落榜。此外,舞台劇導演Park Geunhyeong與李潤澤被排除在創作產室舞台劇部門的補助和文化創作基金的補助之外,小說家金愛爛和金衍洙則沒能接受北美韓國文學學會的邀請,包括評論家黃鉉產在內的文人們,大多數都從藝術委員會審查委員名單中被剔除,釜山國際電影節因為播映了敘述世越號沈船事件的紀錄片「潛水鐘(Diving bell)」,執行委員長李庸觀受到了辭職的壓力,連預算都被大幅刪減。被認為有資格角逐諾貝爾文學獎的詩人高銀等,也被列入黑名單,而總統拒絕向獲得布克國際獎(Man Booker International Prize)的韓江發送賀電,這實在是讓人連提都不好意思提的糗事。
朴槿惠政權的黑名單與過去獨裁政權的審查制度不同,並沒有加諸身體上的危害,而是在制度上給予打壓。對於在惡劣的條件下創作的文化藝術界人士中斷政府的補助,並切斷外部的支援,是一種低級的審查方式。雖然同樣是從對從北、左派勢力的因應來羅織黑名單的名分,但與實際狀況有很大的悖離之處,這是非常明顯的。媒體公開的9,473人黑名單中,據悉有很多都是要求調查世越號沈船事件真相或是在選舉中支持文在寅與朴元淳的人,將這些人定調為從北、左派,實在是個笑話。
尤其讓人印象深刻的是,主導黑名單的這些人竟然表現出這又不是犯什麼大罪的那種態度。金淇春在拘票實質審查中陳述說,不知道黑名單是一種犯罪,朴槿惠也在與 鄭奎載的訪談中對於趙允旋被拘捕一事說:「那也不是什麼賄賂罪……竟然遭到拘補,處置實在是太重了」,表現出沒有意識到黑名單是蹂躪憲法價值的重罪。總統就職宣誓的第一句話-「我將遵守憲法」,在說出這句誓言的當事人眼中,根本就沒有像保障表現的自由這種憲法核心條款。這些人之所以唯獨對黑名單這樣毫無羞恥地以-這不是罪-的方式來應對,也許是因為這些人在憲法之外還有靠山之故。
本刊在朴正熙維新時代與全斗煥時代都遭到嚴酷的壓制,事實上在這次的黑名單事件上也有似曾相識的感覺。不過這次的事件不僅是想要復活維新獨裁這種時代錯誤的發想而已,同時也清楚顯露出韓國社會從維新時代更早之前就開始且一直持續至今的問題癥結。韓國雖然擁有民主主義憲法,但自從變成分斷國家以來,尤其在韓國戰爭之後,隨著分斷的固定化,韓國社會一直因為根深蒂固的反共反北的慣性價值體系而痛苦,至今仍處在其陰影之下,這種超越憲法拘束,同時一直為守舊既得權力層鞏固支配效力的慣性意識形態,白樂晴將之命名為「裡面憲法」。
朴槿惠與金淇春毫不避諱地違反大韓民國的憲法,卻完全沒有意識到自己的犯罪行為,也許就是因為他們自己深陷裡面憲法之故。無論是在未來媒體論壇(Future Media Forum)上強辯說「黑名單是正當的統治行為」,或是太極旗集會參與者拿著寫上「紅鬼可以殺掉」的盾牌,或者前國會議員李仁濟說出「現在的燭火集會是破壞憲法的行為」這種荒謬的言論時,裡面憲法都發揮了強大的影響力。總而言之,在韓國社會裡,黑名單是受到裡面憲法的支持而啟動的。
然而在彈劾總統政局中湧進廣場的燭火市民們,在氣勢旺盛的裡面憲法之前,完全沒有退縮。在廣場上儘管被批是「從北左紅」,仍然毫無所動,與長年鼓吹鬥爭的勞工運動指揮部或政治人士相比,最受歡迎的演講者多是以艱辛生活中爆發出的個人語言講述生動故事的一般市民及個別勞工們。拒絕各種慣性老套的市民的集體知性、慶典氛圍以及和平示威的原則在廣場上發光發熱,因此極端且僵硬的裡面憲法,完全是沒有容身之處的。
市民們高喊著憲法第一條「大韓民國的所有權力來自國民」,堂堂正正地在廣場上行進,對於遭受過情報機關或檢察的審問調查與壓制的他們而言,這樣的光景好像是在燭火的衛護之下擁憲法入懷,並且穿透裡面憲法黑暗中心點的感覺。現在做出黑名單的現職總統面臨彈劾審判的瞬間即將到來,緊抱裡面憲法的守舊既得權力勢力也打算全力展開鬥爭。燭火市民作為國家的主權者,千萬不能鬆懈,必須堅持到真正驅逐「壞總統」,並且完全廢止裡面憲法,也就是要打造沒有黑名單的國家。
本期特輯「獨火革命,轉型的開始」,分析從去年秋天開始至今的燭火集會的革命性格,並且清點已經完成的和將要完成的,同時討論在我們面前正面臨何種選擇,以及韓國社會的大轉型可以從何處開始。
白樂晴關注到這次的燭火集會是全新的市民革命,與以往的任何革命或抗爭都不相同,毫無猶豫地稱之為「燭火革命」。他希望能掌握和平示威作為集團知性的戰略選擇,以世界史上史無前例的和平革命創造出新的世界。基於對分斷狀況的認識,謀求韓半島和東亞的和平,共同打造克服朴正熙模式且廢止裡面憲法的新世界。同時為了完成燭火革命,也不忘給現在的政治圈提出建言。劉哲奎以不局限於韓半島的寬廣視角,在瀕臨美中關係的衝突與緊張局勢中,探索韓國該如何向前走。川普之後想要一對一協商的美國和覬覦多方協商中心點位置的中國發生衝撞時,反而可望出現韓國的立足之地,薩德問題也可以由這樣的角度來解決。同時他也主張,在這種政治局勢當中,韓國的經濟問題,尤其是第四次產業革命與因應低成長的對策,都是在「分配」上。
黃靜雅通過最近的文學作品討論燭火廣場的「情動」,探詢民主主義究竟是何種「 心情」。她通過金錦姬的小說點出世越號沈船事件之後成為韓國社會話題的「安靜不動」的情緒,指出那種情緒如何產生「不安靜不動」的熱情。另外通過黃貞殷著眼於生活的「神聖」和「微不足道」交錯瞬間的小說,追蹤生活的「微不足道」轉換成為廣場光亮的心之軌跡。特輯結尾是由未經歷87年6月的年輕世代的燭火座談「我們拿了燭火」。江南地鐵站事件之後的女性主義運動團體與梨花女大學生會、持續在燭火廣場的罷免行動中活動的參與者們,坦率地娓娓道出他們個人經歷燭火集會的感想。各界的青年是燭火集會的原動力,他們互相溝通,思索新民主主義的模樣,非常的吸引人。
燭火的氣勢也同樣持續在「現場」欄目中。歷史學者韓洪九以穩重有力的問題和主體性市民的視線追蹤「燭火與廣場的韓國現代史」。在韓國現代史上,為什麼無數的民眾必須走上廣場,廣場對我們而言有何意義,在回顧這些當中,讓我們切身感受到,現在正是讓韓國社會走回正途之時,因此更不能讓燭火熄滅。
這一期創作的詩欄由金光圭和Yu Jinmok等十位詩人以個性十足的話語為讀者們帶來多姿多采的詩篇。今年小說欄的長篇連載由最近在韓國文壇最受矚目作家之一的金錦姬負責,在裁縫機公司工作的「降落傘」組長代理和冷漠的女職員之間會發展出什麼的故事呢?敬請讀者們期待。另外已經個別建構出穩固作品世界的姜英淑、金呂玲和金愛爛,她們的短篇小說分別以個人不同的方式嘗試新的小說敘事。
文學焦點由自本期開始新接棒的詩人孫宅洙和評論家鄭珠娥邀請詩人金言針對最近的詩集和五本小說展開趣味十足的討論。對於受到關注的新刊,參與的討論者分別以個人持有的觀點和帶個人特色的談話,帶來生動的批評性論述。作家觀察欄目中,詩人申美奈與出版小說集『光的護衛』的小說家趙海珍,兩人共同深入趙海珍那宛如「從黑暗箱子上刺穿的針孔縫隙中展開的光之全景」的作品世界。文學評論欄目中,詩人朴相守比較2000年代「詩性主題的倫理性冒險」與2010年代「日常重建的倫理性責任感」,快速地探討最近的詩與詩批評的風景,奮力闡述自己的觀點。
「論壇」的三篇文章分別深度探討該領域的重要爭論點。美國的政治哲學家南西.福瑞澤(Nancy Fraser)以「資本與照顧的矛盾」的問題框架深入探討資本主義與社會再生產之間的結構,在新自由主義的金融資本主義包含部分自由主義女性主義的狀況之下,這是一篇非常能夠啟發人們思考女性主義運動道路的文章。安秉玉針對氣候變遷問題,以對於李必烈「氣候變遷、人工智慧和資本主義」(本刊2016年秋季號)的反論,分析並批判技術樂觀論的立場。他強調,將地球平均溫度上升幅度控制在攝氏2度以下是巴黎協定的目標,更進一步將目標下降至1.5度,不論是在氣候科學方面或人類的未來上,都是刻不容緩的政治性選擇。具甲祐仔細研讀美國前國防部長威廉.佩里(William Perry)和韓國前外交通商部長宋旻淳等人最近出版的四篇回憶錄,他們曾經深入介入韓半島及東亞的國際情勢,通過交叉檢視他們的陳述,尋找解決北核問題和南北關係的線索,同時也發現了作為「文學」的回憶錄的意義。
「散文」欄目則讓人心情感到沈重。追思以結構紮實細腻有格的作品在韓國小說文學界占有重要位置的已故作家鄭美景,後輩作家鄭梨賢和鄭智我登載了回顧故人的人生與文學的文章,細細傳達了痛失直到最後仍以堅決視線注視矛盾與糾葛世界的優秀作家的哀痛。感謝兩位作家,願故人安息。
去年以訪談各界專家形式進行而成為話題的「讀者意見」,今年改為「讀者評論」。關注及關愛創批的讀者文炳勳和李柱惠發表了仔細閱讀上一期雜誌的感想。今年總評將由河大清(科學)和梁孝實(女性)兩位擔任固定執筆。感謝包括兩位在內的七位作者,為我們寫了儘管不長卻很費勁的好文章。
最後今年適逢第十五屆大山大學文學獎發表,並且刊登了得獎作品。在此向得獎者送上鼓勵及祝賀之意,並請關注日後將引領韓國文學的明日之星們的出道作品。
進入2017年本刊有幾個變化。首先陳恩英退出編輯陣容,改由鄭鉉坤擔任常任委員。另外2011年制定的創批人文評論獎(原社會人文學評論獎)公開徵選於2016年辦理最後一屆,已經結束。感謝各位讀者過去的關愛,我們保證日後將以更多樣化的方式,繼續摸索可以鼓勵對韓國社會嶄新且實踐性人文學探究和評批性文章書寫的方案。
今年冬天燭火市民已經完成很多了。儘管守舊既得權力勢力展開強力抵抗,只要沒有重大意外,總統的彈劾終將成功的。不過,我們不能就此滿足。『創作與批評』將與各位讀者並肩創造新世界,同時也將為了成為完成燭火革命的創造性思考和熱烈討論的場域,盡我們最大的努力。
韓基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