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不怕裂痕的共同生活 / 宋鍾元
文在寅政府將未來的五年定位為「國民的時代」。去年冬天滿街的燭火為恢復國民主權帶來契機,這樣的定位也表現出新政府認同與延續這股潮流的意志。然而這樣的意志在實行過程卻不順利,因為還是有很多人認為在政府所說的國民裡找不到自己的容身之地,到處都可以聽到混合著對政府政策不滿和憂心的聲音。
談論到共同生活裡內在的裂痕,韓國當代的藝術作品並未忽略這個主題。紀錄片電影『共同正犯』(Kim Il-ran.Lee Hyuk-sang執導,2016)主要的結構是以2009年龍山慘案當時五位在望樓的拆遷民訪談為中心。如眾所周知,在被烈火吞噬的望樓,有些人獲救,有些人則沒能逃出。倖存的人們不僅受丟下同志自行逃出的罪惡感鞭笞之苦,在法庭上也被以「共同正犯」之罪名被判有罪,蒙受冤屈。然而遭受相同痛苦似乎應該互相安慰的人物之間,卻意外地產生分裂。昨日的同志變成今天的敵人。他們帶著罪惡感、委曲和憤怒回到各自的生活現場,讓他們團結在一起的心與意志隨即潰散,反而更加尖銳地表現出對彼此暗藏的懷疑與不滿。
不過電影並沒有說這就是全部的真相,也沒有輕易縫合人物之間的裂痕。只是跟隨著人物們實際面對內部正在發生分裂時的表情,呈現其過程,藉此引導觀眾不要漠視所謂分裂的這個結果。儘管分裂非常痛苦,但在正視裂痕的經驗中,也會逐漸恢復相互理解與共同的感覺。展現彼此最脆弱且最純粹之處,交換眼神,同時對彼此的痛苦做出回應,並且開始對話。
好的藝術作品不僅總是讓我們更了解自己,在作品的表達裡,也開啟新的生活空間,提供行動線索讓我們往更美好的世界前進。「共同正犯」告訴我們一個事實,那就是定位我們的認同感並非是絕對的,同時也暗示我們,在我們所獲得的認同感的另一邊,是存在著共同的位置的。民主主義雖然以承認差異與多元性為基本條件,但另一方面,為了蛻變成為共同生活的主體,不能只是停留在討論差異與多元性。在討論差異時談論共同看似有點矛盾和突兀,但在我們的想法之外,實際上發生的事件在決定性的瞬間,會在事件的主體們形成的過程中將那些矛盾消融無形。
去年冬天走上街頭的燭火中心無法被歸結到特定的個人身上。此外,如同我們從經驗燭火現場中途出現的諸多差異或糾葛所看到的,參與者們之間也存在著緊張。然而我們也不能否認,在那些糾葛與緊張當中,存在著一個大的共同方向。「這還算是個國家嗎?」這樣的吶喊是眾多人共同的感受,這不只是對我個人的生活提出的疑問,也包含對我周遭的人生活的質疑。這種共通的感覺讓政權改朝換代,在集會參與者們的內心裡,也湧現了某些新的心情與想法。我們暫且將之稱為心願吧,也就是說,眾多持續的想法與強烈的期盼集合在一起,形成了變動的中心。
燭火之後,經過大選,現在我們來到文在寅政府的初期局面,最重要的是,要在不避免我們內部分裂的同時打造共同的位置。例如薩德部署、增稅、中斷建設新古里核電廠第五號和第六號機等這些充滿內部糾葛和分裂的議題都是很難解的問題,這些議題分別與南北韓關係和韓美.韓中外交、分配正義和福利、親生態能源的轉換等巨大的政治、經濟和社會課題有密切的利害關係。試問拿著燭火上前同心合意的人們,他們彼此的意志難道沒有一點點不同嗎?如要一一加以釐清,勢必要花很長的時間。到目前為止,對於新政府和文在寅總統的施政,歡呼聲還是比較大的。但是我們不能因為有這些歡呼就誤以為韓國社會已經沒有不便與不足,文在寅政府千萬不能認為高支持率就是對政府的偏好,政府必須謹記,在疏於掌握且實現市民共同心願的瞬間,燭火民主主義就難以實現。
燭火市民們也必須展現作為民主政府主權者顯然不同以往的主體性。賦與公論化委員會和市民代表參與團實際決定權,讓他們來決定新古里核電廠第五號及第六機的未來,這個做法展現出延續燭火心願的深遠意義。因為這是不冒然弭平韓國內部的差異和分裂,而讓市民們身為主體挺身而出,直接面對確保共通的感覺和共同位置的時代課題。像這種市民參與形態的民主主義實驗是關心且尊重多元差異,是準備共同生活的一種嘗試。
日後我們對各自的差異會更加敏感,但絕對不能將所謂多元性的價值絕對化,尤其對於決定我們生活的現實議題,需要以開放且更具主體性的心態來面對。同時也不要以自己和相關人士的差異當作藉口,而故意與他們保持距離。因為表達不同的意見和意見衝突,才能成為成就共同線的種子,若借尹東柱的詩句來說,如果我們全部「手牽著手,大家都是善良的人」。
本期特輯「共有與公共性」關注的是基於公有和公共性的新共同體或共有(Commons)是否可以作為因新自由主義資本主義所造成的兩極化與照護危機問題的解決方案,探討要如何推動這種共有在論述上的爭議與具體實踐的問題。白英瓊指出,在現在韓國社會嚴重的低出生率、高齡化現象的裡層,存在著因金融化資本主義造成的社會再生產危機和「照護的危機」,照護勞動的負擔被轉嫁到窮人尤其是女性身上。她主張討論共有論作為承擔及解決這種社會再生產與照護危機的系統性方案,藉由讓共有形成以照護為中心的新社會關係,讓共同生活成為可能,可以為解決現在的危機與福利問題提供重要線索。
田恩浩深入探討愈來愈嚴重的仕紳化(gentrification)現象,指出問題的核心在於「『共同』創造出來的空間價值無法成為社會『共有』而在市場流通。」他觀察國內外因應仕紳化問題的具體案例,強調財產所有權的力量創造出來的空間價值被獨占,如果要糾正這種遭到扭曲的所有權結構與權力關係,必須通過創造出共有結構的技術與共有來形成新的主體性與共同體。David Harvey指出Hardin的「公地悲劇」內含的私有問題,以批評的角度鳥瞰有關共有的各種討論。他以現代的觀點來解讀馬克斯反駁洛克談論財產權的見解,詳述為何所有權要由勞工集團來擁有才合理,而不是國家。他主張若想克服因資本的極度榨取而造成的悲劇就必須確立富的新共同性,為共有論提出核心的論證。
「對話」針對文在寅政府一百日進行評價。仁濟大學金鍊鐵教授對社會進行觀察,韓國民主社會律師協會秘書長姜文大、國會議員李哲熙及OhmyNews記者張允善參與論。討論者們共同分析新政府的時代課題與支持率居高不下的意義,並且針對外交安保與薩德問題、非核電政策與是否中斷建設新古里第五號和第六號機、提高最低工資和增稅等新政府所面臨的諸多難題,發表各自的見解。順著閱讀他們的對話內容也讓人非常好奇日後韓國政府會如何解決這些堆積如山的難題。
本期論壇欄目一共有四篇文章,內容豐富。徐東振以銳利的視角分析技術烏托邦內含的意義,以批評的角度探討構成所謂「第四次產業革命」這個概念曖昧的意識形態敘事的底細,並以此為基礎,探詢我們真正應該要從技術烏托邦獲得何種有意義的未來。William Davies指出為了深入探討所謂新自由主義這個具爭議性的用語內含的矛盾與不一致性,必須先將自由主義分成三個時期,他分別將之命名為「戰鬥性的新自由主義」、「規範性的新自由主義」和「懲罰性的新自由主義」。他主張2008年之後懲罰性的新自由主義已不同於以往,他們像偏執狂般埋頭處罰自己的反對派,同時也招致比過去更嚴重的弊害。賀照田指出,有評論認為意指文化大革命之後改革開放時期的「新時期」深入反省毛澤東時代的經驗,當時的路線方針亦經過充分的「撥亂反正」,這種評論與事實不符。他更進一步指出,極度強調習近平主席充滿自信的改革方式與「黨的領導」,同樣也忽略了「對於狀況的複雜性非常慎重又開放的態度」的重要性。林熒澤重懷念五月逝世的碧史李佑成不平凡的一生與學問,強調其在今日仍具深遠意義。這篇文章不僅細數碧史先生身為學者的成就,同時也詳述先生作為近代知識分子貫徹到底的一生。碧史先生強調作學問的主體必須要和歷史的主體合而為一,他的忠告是值得今日研究者們謹記在心的金玉良言。
現場欄目中吳泫哲教授探討可以彌補代議民主主義缺陷的市民議會的必要性。他不僅針對市民集團性意思決定的重要性及其根據、促進市民議會制度化的具體實踐方案和外國事例有詳細的敘述,這篇文章也有條理地論述「市民議會討論帶來比國會討論更理性且更合理結果的根據」,對於解決像非核電或拆除四大江水壩問題等因利害關係當事人或政黨間立場對立而難以達成協議的難題,有很多的啟示。
作家觀察小說家河成蘭採訪了剛出版新作『屏山邑誌編纂略史』的小說家曺甲相。保導聯盟事件是分斷韓國令人難以承受的歷史悲劇,訪談中除了作者持續且默默地將這個悲劇拉進小說空間掙扎的心路歷程之外,對於只是真實呈現那些歷經痛苦的人物們的生活而不隨便做價值判斷的作品能量也有詳細的討論。
文學評論欄目姜敬錫通過白閔石的『恐怖的世紀』與崔眞英的『太陽下山的那一邊』來摸索啟示錄敘事的新可能性。他認為白閔石熱烈描寫「暴民情動」的作品與崔真英具有推動「不同存在可能性」力量的作品,兩者有同樣的成就,他們都脫離了將現實變化的不可能性信仰化的啟示錄性質,在歷史感覺的磁場中,將現在我們生活的位置與將來必須往前邁進的位置敘事化,這種評論十分有趣。
金伶熙延續上一期特輯的問題意識,以女性主義觀點來討論韓國的現代詩。她集中探討有何方法可以從女性主義觀點妥當解釋金洙暎經常被提出作為討論對象的詩,並且深入探討近來韓國的詩是否打破僵化的性別框架,朝向構成新感性體系的方向前進。
創作欄目刊登了特別的姓名。首先詩人崔智恩與小說家林國榮是今年創批新人文學獎的得主,可惜的是新人評論獎從缺。詩欄目特別刊登詩人金炯洙在已故韓智現先生葬禮上朗誦的悼詩。在此向逝者表達哀悼之意,並向同意讓這首好詩在本刊刊載的詩人致謝。詩人徐廷春等十二位詩人的新作品是展現韓國詩生動現場的好作品。小說欄目有作家金錦姬、白閔石、崔旻宇和韓銀炯等人的作品,非常豐富。金錦姬的長篇連載已經三回,我們聽說很多讀者已成為小說中「敬愛」的粉絲,在此為辛苦的作家加油。
文學焦點欄目從本期開始由本刊編輯委員評論家韓永仁和詩人朴笑蘭共同主持,加上第一位來賓詩人河在姸,三人以多元的觀點來介紹本季值得關注的作品所具有的意義與局限,相信他們深思多慮的閱讀可為讀者們提供有用的資訊,並且增進知識。
短評欄目介紹了韓國內外各種領域的八本書。這個欄目一直都是讀書的指南,同時也提供思考題材,是非常有趣的閱讀文本。讀者評論欄目刊登的是評論家金寧與教師Lee Go-un仔細閱讀上一期的創批後充滿關愛的讀後感。
今年申東曄文學獎的得主是詩人林率兒與小說家金正雅。兩人各自以不同的方式延續了申東曄文學的精神,在此向兩位作家致上鼓勵與祝賀之意。另外本期也刊登了萬海文學獎進入最後決選階段的作品目錄與評審評論,預計在冬季號發表得獎作品,敬請期待。
最後是公告事項。明年第十一屆創批長篇小說獎徵選範圍將擴大到五百張原稿紙左右的中長篇,獎金也提高至三千萬韓圜,更詳細的內容請參考公告。
連續多天都是又熱又濕的天氣,接受雜誌邀稿的筆者們辛苦了,編輯群也盡心盡力又出版了一本雜誌。大家都希望我們的世界可以更好,但願這一期秋季號能成為一份好禮送給大家。在此向大家承諾,在同時代的人們謀求個別的生活與深具意義的共同生活上,日後我們也將盡最大的努力,出版更有價值的雜誌。
宋鍾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