창작과 비평

「序」 延續廣場吶喊的日常革命 / 白智延

2017年冬季號(178號)


去年冬天光化門燭火廣場較為顯眼的標語之一是「不厭棄動物,朴槿惠下臺」。這個標語是呼籲我們要關注那些無法自己拿著標語牌到廣場上的生物們。廣場上的標語和旗幟反映了一起生活的生物們多元的聲音,讓我們瞭解到市民們並不單純只是為了政權輪替才站上廣場的事實。對於日常生活中容易被歧視及被排除的他者的省察,也是這次燭火廣場新體悟到的民主主義的主題。所有的動物以各種不同的方式與人類共存。雖然有些寵物能得到愛與尊重,但也有許多動物很容易就受到虐待遭到遺棄。在日常生活中,動物也常常被拿來在語言上影射對於特定對象的批評和厭惡,作為食物和商品來消費,瞬間就被處死,一直都是如此。人類對待動物的各種態度非常複雜且矛盾,很難用幾種原因來說明。

美國的人類動物學家Hal Herzog解釋說,人類對於動物這種「又吃又愛又是厭惡對象」的溝通方式,包含了文化的差異、遺傳的問題、道德上的困難等複雜因素在內。就像他所說的,要瞭解其他種類的生物並且與之建立關係並非易事。問題在於,建立關係是困難且細緻的,那是一種投射出以人類為主的管理和照顧方式的過程。這裡有一個例子,最近京畿道寵物犬安全管理對策之一是推動修定「十五公斤以上寵物犬配戴口罩義務化與二公尺狗鍊限制條例」而引起爭議,這個例子彰顯出在韓國社會不被視為一個生命,而被登錄為私有財產的動物們的法律地位。當然以體重來斷定狗的攻擊可能性是不合理的推論,然而行政政策一點都沒有考慮到狗散步時喜歡聞味道並且到處探索的生物本能,這點更讓人感到訝異。每次發生有關動物的意外事件時總是引發許多厭惡和敵視動物的言論,這也讓人切實感受到在這寵物超過千萬的時代所引發的各種糾葛是多麼地沈重。如果不能對於生活中共存的所有生物都有享受平等權利這一點有所苦惱和思考,就很難解決這樣的問題。

關於對他者的依戀和照顧的倫理省察也是最近文學上有敏感爭議的主題。金愛爛的小說「盧贊成與伊凡」(2016)交織著家庭敘事與對動物的依戀和罪惡感、冷落和不足的問題。十一歲的少年贊成父親去世後和祖母住在一起,他收養了一隻流浪犬並且為牠取名為伊凡,對伊凡非常關愛。後來贊成得知伊凡得了癌症,他無法負擔醫藥費,決定聽從醫生的建議,讓伊凡安樂死。贊成為了賺取伊凡的安樂死費用辛苦地打工,但他卻把錢花在手機和遊戲卡上。小說呈現了本身都沒能得到妥善照顧的社會弱者-少年向動物尋求關愛,同時也想要對牠負責,但卻無法如願的悲劇情況。關於贊成和伊凡的敘事一次同時論及了位於照顧死角地帶的青少年、貧困和勞動的問題、不負責任的醫療行為和安樂死問題、生命倫理等沈重的主題。然而小說中暗示的伊凡的死亡事實上並非少年的罪惡感或個人責任應該承擔的義務。作為一起生活的共同體成員,被冷落遺棄的動物形象喚起我們應該要苦惱的倫理責任,少年感受到「如履薄冰」般的現實的痛苦,同樣是否也應該是我們要一起分擔的,這個開放性的提問也回歸到我們身上。

回顧去年一年時,燭火廣場可說是想要重新安排日常生活並且加以改變的市民們展現其政治意志與動力的空間。10月28日舉行的「燭火一週年人權崛起大會」將人們希望可以有尊嚴地生活在沒有歧視和嫌惡的世界裡的渴望,壓縮在以下的宣言裡。「我們是性少數者、殘障人士、青少年、遊民、女性,是所有被推擠到最後的人。我們要向宣布政權輪替且世界已經改變的人們說,如果我們的生活沒有改變,世界也依然沒有改變。民主主義不能與嫌惡同行,貧困與暴力的消除至今仍未獲得保證。」這個宣言以「燭火一週年人權崛起大會參加者共同」為名發布,一再強調一個事實,那就是燭火之後的生活需要實際生活中的轉型與躍進。在諸多發言中,青年少代表吐露心聲,說他們雖然一起推動彈劾卻被排除在選舉之外,他的話讓人一直放在心上。他說「希望獲得尊重,希望活得有尊嚴、希望獲得市民的待遇」,另外他也呼籲,「不是要等到超過二十歲才享有人權,我們現在就想得到尊重,想要幸福。」他的發言似乎給也「燭火之後的世界」應該要如何改變有很好的提示。

從2016年10月29日開始到今年(2017)4月29日為止,一共二十四次的燭火集會展現了市民取得的民主主義的勝利。參加人數累計達1700萬人,在始終維持和平集會的廣場湧現出眾多論題,並且獲得討論。現在將那些論題連結到實質的改革,是政府和人民共同的責任。政府必須不斷地提醒自己,市民的要求並不會止於政治權力的輪替,同時政府也不能只是停留在清算積弊,而應該要樹立長期的改革願景。最重要的是,廣場上最熱烈點燃的燭火動向所喚醒的是諸多想要破除沈浸於日常的習慣性思惟與偏見的轉型嘗試。對鄰居和他者的愛與責任並不是自我憐憫的投射,而是可以將之擴大到社會上分享與共存。如此通過每天生活裡碰到的巨大苦惱和努力,將廣場上的吶喊連結到日常革命的工作,就可以一步一步地有所進展。

本期特輯的主題是「以燭火的觀點來看韓國文學」。這是一個企劃,希望藉由通過燭火革命深入觀察韓國文學所面臨的轉型契機與潛在力量,省察創造新世界的實踐可能性。這幾篇評論深入探討通過文學視角透視新世界和舊世界隔閡的作家們的奮鬥取得了何種成就,值得我們關注。韓基煜試圖以燭火革命開啟的新視角審視韓國文學的現場,詳細探討文學參與燭火革命的意義。這篇文章強調,文學實踐的本身展現了舊世界和新世界、充滿活力的生活和死氣沈沈的生活的差異,是創造新世界核心的一部分。該文以燭火革命的變革渴望與觀點為中心關注性別平等的吶喊,探討近來女性主義小說的潮流,並與此連結,積極發掘韓江與金呂玲的小說所獲得的燭火的文學成就。沈眞卿探討最近正在進行的性暴力主題標籤(hashtag)運動及女性主義討論如何引起文學想像力的新變化。這篇文章以金炯璟和Kang Hwa-gil的小說為中心,從多元觀點審視女性文學的性政治出現的爭議與限制。尤其以批評的角度探討社會運動容易被扣上「受害者中心主義」與「女性主義身分調查」帽子的限制,以及與此連動的文學習慣性的重現問題,這個部分特別引人關注。黃圭官解讀在燭火民主主義潮流裡想要持續過去時代的熱切期盼與想要脫離其壓抑的雙重螺旋結構。作者強調韓國詩想要脫離政治詩、難解詩與抒情詩的習慣傾向而孕育出新體裁的詩所做的努力,同時從李東宇、Kim Seon-hyang和權善熙的詩中發現了這樣的可能性與成就。

文學評論欄目中,李城赫繼續對2010年代詩的潮流與有關詩美學的倫理討論進行批判性的探討。作者認為不能以世代論或倫理的責任感來窄化許多具有他者-連帶潮流指向的詩的戰略,他以此觀點為基礎,通過林率兒、愼哲圭、Ahn Tae-un和李雪夜的作品,分析最近的詩想要呈現生活的危機,同時也想要重新打造自己存在的成果。南相旭考察戰後日本的文學場域和論述的開展樣貌,作為思索燭火之後韓國文學未來的重要參考。這篇文章從現在的角度省察在安保闘爭的過程中憲法秩序的危機如何與文學的危機連結,意義深遠。

創作欄目的成果也相當豐碩。詩的部分收錄了從金明氣到許銀實一共十二位詩人充滿個人特色的作品。另外金錦姬的長篇小說連載一直受到讀者的支持和關注,本期是最終回,感謝這一年來努力寫作的作家與投注關愛眼神閱讀的讀者們。另外本期也很高興能為讀者們介紹金蓬坤、金世喜、孫元平和片惠英的短篇小說新作。

文學焦點邀請小說家金成重進行對話,探討Park Sa-rang、林賢、金慶厚的小說與權善熙、張修珍的詩集各自不同的個性及意義,是很好的閱讀文本,感謝帶領兩季座談的朴笑蘭和韓永仁兩位。作家觀察欄目中,詩人朴濬與出版新詩集『河東』的詩人李時英展開細膩且私密的詩對話。兩人對於時代與個人歷史誠摯且有深度的提問與回答互相交融,同時也詳細討論簡短的「故事詩」在美學方面的現代性意義。  

對話欄目刊載的是本刊編輯委員白英瓊專訪剛出版新書『女生總是被問同樣的問題』的女性主義作家兼批評家Rebecca Solnit,兩人妙趣橫生的對話內容。訪談內容包括在燭火革命的展開過程中新浮現韓國的女性主義本我欲望現象、反核環境運動、美國歷史與傳統的考察,以及美國與韓國的現實政治狀況等各種話題。Solnit強調寫作要不斷地摸索在痛苦和災難中產生連帶的可能性,她的意見餘韻深遠。

論壇欄目李日榮檢討上一期秋季號的特輯「共有與公共性」,仔細探討共有(Commons)論述是否具有讓人想像超越市場主義和國家主義的新體制運作原理的力量。他重新主張,作為結合國際及國內朝向東亞、韓半島和平體制的努力與推動新的區域分權化發展力量的專案項目,「和平共有」是必要的,希望有關共有的各種討論能夠更熱烈地繼續發展下去。

現場欄目介紹探討審議民主主義的制度性實驗與區域文學現況的文章。河昇秀以新古里第五號及第六號機公論化結果為中心,平衡探討這個韓國社會首度對國家級議題使用正式審議民主方式例子的功與過。李禪昱則對於在大邱地區現場體認到的燭火以後文學的角色與區域文學的未來展開深度的討論。

散文欄目介紹的是以『少年來了』榮獲2017年馬拉帕蒂文學獎(Malaparte Prize)的作家韓江的得獎感言。這篇文章讓我們讀到融入文學的歷史生活現場,以及小說想要從人類的殘酷中發現尊嚴所做的奮鬥。

短評欄目中刊載了對於本季值得關注的新書真誠的書評,感謝今年一整年作為固定撰稿人的梁孝實及河大清兩位的辛勞。讀者評論欄目由律師尹泓焙和詩人柳眞詳讀上一期的創批,為我們寫了讀後感。

今年萬海文學獎主獎由詩人金正煥獲得,特別獎則頒給黃晳暎、李在儀和田龍浩,白石文學獎由詩人愼鏞穆獲獎。幾位得獎人以堅決的時代精神和固有的文學氣度深入洞察我們時代重要生活問題,在此致上鼓勵及祝賀之意。

本刊也有值得慶賀的消息。市民運動家李泰鎬、現代文學研究者李貞淑和文學評論家鄭珠娥新加入編輯委員陣容,期待他們日後能大展身手。

在歲暮年終之際,懷抱著興奮又謹慎的心情出版了這一期雜誌。期盼集結在廣場上各種不同的吶喊可以在日常的實踐中一一被記住,同時我們也下定決心要更精進不鬆懈的初心。希望讀者們也能繼續給我們支持和關注,以嚴正的批判視角與我們並肩同行。

 

白智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