창작과 비평

「序」 世界的標準已經改變 / 黃靜雅

2018年春季號(179號)


當變化開始時,「照現在這樣」是何種模樣就更會變得清楚。在這個時節,理應如此的事情突然受到關注,連內在的回想也被批評是沒有必要的行為,也許對某些人而言是很難接受的,另外對某些人而言似乎是一段錯過的時間。然而,如果去年冬天的燭火是革命,那麼現在韓國社會有變化才是正常的,任誰也很難否認至今為止的「照舊」是不可能再持續下去的。與其擔心這個變化是否很容易就會失去平衡,倒不如更大膽一些,將心思花在更有說服力的新正常性之上。所謂適合革命的正常性將具有改變這個詞彙通常定義的力量。D. H. Lawrence說:「所謂的真理是每一天生活的法則,昨日了不起的柏拉圖在今日也可能成為一派胡言。」這句話並不是說由於所謂的真理連一天都撐不過,因此任何想要接近真理的努力都是無用的。這句話隱含的意思是,唯有不去期待今日柏拉圖們的各種真理,才能破除明天變成一派胡言的命運。而所謂已發生變化的世界的「new normal」,將是通過獨立探索的勇氣來達成的某些東西。

這個世界連確認舊事物是否健在的瞬間都已經發生變化了,這種氣勢非常明顯。連被視為是行動權力機關的現任檢察官都在過了八年的痛苦之後才能下決心揭露本身的性騷擾事件,這樣的事實著實令人嘆息。儘管如此,支持這個揭露行動的「Me Too」運動展現了前所未所的迴響與影響力,同時也在文學、電影和舞台劇等各界持續發酵中。最重要的是過去總是抹黑被害人的手法已經無法再發揮作用。說被害人是古老的仙人跳以及猛力或狠毒地說被害人是瘋女人的詆毀,都被充分反駁說那是和事件無關的口舌。雖然性暴力分明是組織性的問題,但相較於一般化和推論,若將焦點置於事件的特定性上,也能顯露其結構的實際性,這種事實已愈來愈清楚。論及乍聽之下似乎是根本之物的結構時,往往只是淪為各種無差別的嘆息,因此我們反而必須要去記住忘卻一直都是被容許的。另一個暗示新標準的重要局面是,我們已經無法否認關於性暴力的性別意識是牽涉到個人人格核心的議題。因此,在此不只是要清算積弊,還要包括深化理解人性尊嚴的工作在內,同時這個工作必須更重視性暴力問題,並且以更寬廣的視角來面對。

國政攏斷事件的核心當事人-三星電子副會長李在鎔的二審判決結果,讓我們再次確認老舊之物不容易消失的事實。儘管已經有很多專家指出這個歷史上「倒行逆施」的緩刑判決在法理上有何錯誤和矛盾,法官連最基本的正義要求都可以忽視不理的「果斷性」,姑且不論是否與三星有何勾結,實在讓人不禁懷疑該法官究竟是否具有對公共領域的判斷力。然而連公務人員的判斷力和認知都被蠶食的「民營化」傾向,現在已經無法作為社會通用的道理,同時也不能容忍其作為社會的內裡。市民對於這個判決的憤怒並不止於對審判長的批判或諷刺司法部偏袒財閥,而是針對法律存在理由的探究,同時也是對司法機關在法律的適用上不具有任何私有權的嚴重警告。

燭火革命不僅重新定義了什麼是時代錯誤,也讓我們知道究竟是什麼在暗地裡支撐著全方位的時代錯誤。以法律體系為首,分斷體制造就了特別對「開化的」世界諸多常識置之不理的慣行,安保邏輯和從北論述一直被利用作為最後的不在場證明。從這點看來,與南北韓關係相關的時代錯誤當然會特別嚴重,連自韓國戰爭以來不想重蹈覆轍的戰爭可能性都變得明目張瞻起來。正因為如此,南北韓關係的改善與和平的成就已經成為讓新正常性能夠穩固根植韓國社會的必要條件。

幸好以平昌冬奧為契機,似乎再次為韓半島的和平鋪上最小的墊腳石。共組女子冰上曲棍球隊之外,北韓啦啦隊和藝術團、高層級代表團訪韓,以及通過特使傳達親筆信,還有訪問北韓的邀請,這些過程都提高了對於逆轉情況的期待感。開幕式南北韓選手共同入場時,南韓總統與北韓代表團一一握手回應時,美國副總統和日本總理冷淡地坐在一旁,這樣的場景告訴我們,事態並不簡單,我們要走的路似乎還很長。根據過去的經驗,我們知道今日我們好不容易獲得的成果只能讓人稍感安心,不需要太過激動。有關組成女子曲棍球隊引起的公平性爭議(雖然有相當部分是因為其過程未能充分被公開所致)或許是讓我們知道冬奧期間許多暫時性的措施仍不夠完善的症候。

儘管有那麼多的困難,從基本的生存到達成更多的民主主義,重大改善南北韓關係獲取和平是至高無上的原則。到韓國參加冬奧開幕式的聯合國秘書長曾說「北韓和美國對話並不是可能性的問題,而是絕對必要的事情」。即使美國的態度很難預測,持續謀求讓北韓與美國對話的方法將是非常重要的課題。然而如果因為認為北韓和美國對話遙不可及就忽略南北韓關係,這種態度就是在重蹈歷史最悠久的時代覆轍。絕對需要韓半島和平的當事人並非美國,看來長久以來維持現狀的戰略似乎已經過時了。那麼不管狀況如何,除了漸進地或者闊步地推動南北韓關係的進展,並無其他的答案。因此,既能做得到也能成功的樂觀態度,才會適合已發生變化的世界。

本期特輯的主題是「再次思索分斷體制之時」,主旨非常明確。我們想要深入了解隨著對內及對外的變動與危機高漲,韓半島連最近的未來都難以衡量的當前情況,集中探討燭火革命前後更加明顯的分斷體制。首先,李南周言及韓國社會的諸多特點來說明這種分斷「體制」上的特性,另一方面比較合為一國和分成兩國的解決方案,提出通過國家聯合來超克分斷體制之路。他尤其主張和平的優先,同時以尖銳的視角批判事實上改善南北關係的嘗試有遭到忽略的傾向。他強調,為了確保持續性的和平,應該要選擇提高南北間統合水平的方向。

金聖敬探討韓國社會的「分斷分裂症」。這種「分斷分裂症」是因為根植韓國社會的分斷體制成為一個機制,造成與他者締結關係時基本上需要相互承認的行為能力的喪失,並且產生社會結構障礙。如同這篇文章所切實呈現的,除了政治和論述的領域,在主體和日常的層次,也要對於分斷體制的作用進行多元且深入的分析,這對於認識分斷體制與超克分斷體制的想像是非常重要的工作。金峻亨認為,分斷體制下的韓美關係在封鎖任何的實用性探討和想像之下,迫使韓美同盟這個僵化且非對稱的框架成為神聖不可侵犯,連脫離同盟一般法則的同盟絕對主義也造成韓美同盟就等於是和平主義的錯覺。他主張,為了建構韓半島和平體制,應該要使韓美同盟更橫向且溫和地「世俗化」。金東葉則認為北韓的核開發與其說是瘋狂或惡行,不如說是基於合理的安保顧慮和生存要求而做的選擇,他仔細分析北核的過去、現在和未來,提出消除各個威脅的階段性解決方案。他認為在尋找合理解決北核危機方案的過程中可以達到「韓半島命運共同體」的概念,這不僅是軍事專家的真知灼見,同時也融合了換位思考的分斷體制論的思維。期待能繼續對特輯的幾篇文章進行熱烈的討論。

「對話」以「修憲」為主題。修憲議題因為燭火革命而浮上檯面,但仍無法找到確實方向和動力。民意要求通過強化基本權與直接民主主義要素更加鞏固國民主權原則的實現,權金炫伶、白承憲、李仁榮、鄭斗彦等四位與談人再次確認了這種民意正是修憲討論的核心背景,同時也討論修憲的必要性、可能性以及細部的內容,交換各種意見及未來展望。

創作欄目有多元且個性十足的作品。詩欄目介紹了從金尚美到柳真等十三位詩人的新作品。金呂玲新開始連載的長篇小說以與眾不同的素材和特有的活力受到關注,朴玟奎、李柱惠、林在熹和趙南柱的短篇小說也展現了各種不同小說樣式各方面的趣味。三篇文學評論雖然各自有不同的主題,同樣也提供讀者重新思索文學現場的機會。張銀庭以「設計-批評」這個用語作為關鍵字,考察最近登場的文學雜誌新的批評行為與對文學的理解。適逢4.3抗爭七十週年,金東潤以燭火革命的視角重讀4.3文學巨匠玄基榮和金石範的小說,重新詮釋其現在的意義。另外,柳熙錫的文章分析蘇丹作家Tayeb Salih的小說所描繪的殖民性複雜的樣貌和歷史的兩難局面,並且將這部小說的脫殖民性的、世界文學的成就作為韓國文學的參考。

作家觀察欄目小說家黃貞殷與真實描繪我們時代勞動現場的漫畫『錐子』的作家崔圭碩見面。這個不尋常的組合本身就預告了這個會面獨特的氛圍,打破我們熟悉的糾葛框架的場景和人物形象化的細節,一直到漫畫的結尾,作家展現在『錐子』各個方面的想法仍然是張力十足的現在進行式。從本期開始,文學焦點由評論家Shin Saet-byeol和詩人崔正禮負責進行,本期邀請小說家鄭容俊暢談六本特色相當鮮明的詩集和小說。詩人、小說家和評論家分享彼此不同的觀點,內容相當多元也很有趣味。

論壇欄目刊載兩篇文章可以作為文化研究的有趣事例。李文令的文章分析從1990年代開始至今為止俄國「蘇維埃鄉愁」現象的出現和其變形,對我們而言,俄國已逐漸成為遙遠的國度,這篇文章也為我們了解今日俄國提供珍貴的資料。金泳辰細膩地分析近來最具話題性的電影「我只是個計程車司機」和「1987」中重現現代史的成果及限制,並且介紹藉由不去縫合不連續和分裂,反而促使參與和介入的紀錄片「共同正犯」具革新性的嘗試。現場欄目繼續市民參與型民主主義連續企劃,金永培介紹以模擬市民議會和居民參與預算制為首的社區民主主義實踐事例,探討燭火革命如何在生活空間中延續下去。

本期兩篇散文都是哀悼文,因此也比過去具有更大的感染力。在日朝鮮詩人金時鐘的文章呼應金東潤的評論,他真摯地吐露自己無法脫離4·3事件的生活歷程,藉由喚起解放空間「無法走的路」,引領我們更加了解4·3抗爭本身。這篇文章讓我們知道一個時代的痛苦所要求的虔敬是什麼,相信能讓讀者留下特別的感動。黃東淵的文章紀念不久前逝世的馬克斯主義歷史學家Arif Dirlik,他介紹Arif Dirlik脫殖民主義的研究、對全球資本主義的批判以及中國革命史研究等學問的軌跡,並且探索他的人生和信仰所留下的意義。

去年同時收錄讀者好評及忠言的「讀者評論」今年降低參與門檻,改成「讀者意見」。非常感謝各位通過紙本雜誌和網站閱讀『創作與批評』的讀者們開誠布公地給我們意見,很抱歉無法在此一一做介紹。今年短評邀請金起興(科學)與李貞淑(人文社會)兩位擔任固定筆者,包括兩位在內,一共有九位筆者為我們撰寫不同領域的深度書評。第十六屆大山大學文學獎公佈及得獎作品也非常值得一讀。在此恭喜年輕的得獎者們,他們進入文壇之後韓國文學將會發生何種變化,讓我們拭目以待。

世界的標準已經改變的事實也要求辦雜誌的人每一天都要整理好新的探索態度。在預告性別平等、民主主義以及南北韓關係有巨大進展和飛躍的今日,『創作與批評』決心將以更熱烈的思維和實踐的姿態來面對,同時也將更用心傾聽各位讀者的批評和鼓勵。即使凜冽的冬寒尚未完全退去,空氣中已充滿春日氣息,希望大家可以輕鬆擊敗剩餘的寒意。

 

黃靜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