창작과 비평

「序」 燭火前進之路 / 李南周

2018年冬季號(182號)


兩年前的冬天,每個週末照亮街道的燭火彈劾了喪失正當性的權力,讓新政府上台,許多人將這個戲劇性的變化定位為燭火革命,新政府也公開宣稱要繼承燭火革命。然而兩年的時間已一點一滴地磨損了這樣的時代感,讓人懷疑韓國社會是否正在產生配得上革命定位的變化,同時也有愈來愈的人認為已經不再適用燭火革命這個用語。

對於革命的想像總是包含難以在現實中完全實現的殷切期盼,因此對於革命性事件的歡呼,隨著時間流逝,常常變成失望或幻滅,燭火革命也難保不會重覆如此命運。然而燭火革命的進行方式不同於過去許多以激進方式來實現新社會模型的革命,遵照憲法程序以和平的方式進行權力交替的事件,之所以可以連接上稱之為革命的感覺,是因為在其裡層想要與過去斷絕的意志比韓國現代史其他任何事件都要強,並且引起眾多人們的共鳴。因此,燭火革命並非隨著既有的社會模型在朝夕間突然就改變生活條件方式的變革,而是基於對變化方向的共識一一實現具體社會改革的長期工作。因此,在評價燭火革命時,應以是否往這樣的方向前進作為基準,同時為了讓燭火革命接著往大轉型前進,應該辨別是什麼阻礙了這樣的進展,並且逐一加以克服。依照習慣的或浪漫的革命論來判斷情況,或矮化革命這個名稱內含對大轉型的意志和冀望,這些全都是在推進燭火革命時應該警惕的態度。

過去兩年來發生了許多意味深長的變化。其中最重要的就是韓半島擴大南北韓和平的、漸進的、階段性的合作並開始整合,即開始了韓半島式的統一過程。才不過一年半之前,韓半島的軍事緊張還處於極度緊繃的狀態,相較之下可說是戲劇性的轉變,然而如果沒有燭火革命,這是難以想像的變化。考慮到在彈劾審判前國軍機務司令部曾討論過戒嚴令時,倘若沒有發生燭火革命,這極度的軍事、政治對立,可能已經為政變企圖提供更確實的契機和條件了。幸好燭火革命完全改變了韓國社會的發展路線,以此為背景所進行的南北關係的變化,亦提供著再度推進燭火革命的動力。不讓這個潮流倒退,讓韓半島式的統一過程能順利進行,這是繼承燭火革命最重要的課題。

在韓國社會裡也為了創造本質不同於以往的世界,開始由下而上展開行動。對於各種歧視和壓抑的社會敏感度突飛猛進地發展,看似堅固的父權制和性別歧視的意識與慣行,也正面臨許多積極的正面挑戰。對於持續揭發所謂的「甲方惡劣行徑」與社會公憤的表達,為推進生活空間裡的民主主義提供重要的契機。這些若沒有經過燭火革命就很難出現的變化,正在摧毀隱匿在韓國社會內部最深處的歧視和壓抑結構。雖然至今仍有很多需要克服的問題,但求變化的意志和動力比任何時候都來得強,從這點來看,可說燭火革命仍在繼續前進。

不過在應該要有所進展的領域,變化的意志卻變弱,並且喪失了方向感,對於這些情況,讓人深感憂慮,尤其公開宣示要繼承燭火革命的政府執政黨更要對此負責。不僅在經濟社會領域拘泥於政策論述及人事問題的相關爭議,同時在燭火革命過程中提出且獲得共識的成長典範的轉型課題也陷入五里霧中。身為執政黨,國政的運作無法忽視短期的經濟績效,並且必須極力消除國民對經濟情況的憂慮,這是事實。然而因此就執著仰賴財閥合作來提升景氣,或被許多指控根本還沒能好好施行的所得主導成長論就是招致經濟困境元兇的批判牽著鼻子走,如此將難以尋獲解決之道。需要先認真探討韓國社會及經濟與燭火革命之前有何不同,尤其不能單看量的成長,而應該基於對共同生活的世界殷切的期盼,鞏固經濟社會政策的基調,並一貫地加以推動。

最重要的是,無法將燭火革命的成果制度化,正是現在讓燭火革命難有進展最重要且最直接的原因。儘管所有的政黨在大選過程中皆提出修憲的政見,至今無法完成修憲,除了在野黨不負責任的態度,執政黨繼承燭火革命的意志薄弱也要負很大的責任。修憲和選舉法的修訂從一開始就是一個執政黨若沒有放下既得權力的決心就難以成功的問題,然而執政黨卻一直未能清楚展現其意志。倘若執政黨在選區大幅縮小、選舉結果可以更正確地反映出民意的選舉法引進上展現明白的意志,不僅可以強化討論修憲的動力,也可以提高治理的政治信賴度。但是執政黨卻與此背道而馳,沈醉於支持率,給人想要更強化自己既得權力的印象,這也成為在野黨們擴大政爭的禍根。現在選舉法的修訂議題再度被提出,讓人非常擔心會變成政黨之間、政黨內部利害關係衝突,同時重蹈實際上愈改愈糟的覆轍。如今執政黨應該要先清楚展現將放棄既得權力的意志,才能打開僵局。

如此看來,2020年4月大選之前是否可以創造出這樣的變化,將是決定執政黨是否可以取得燭火革命繼承人資格的試金石。然而愈是接近大選,政治圈既得權力的呼聲就會愈高。想要延長分斷體制既得權力的守舊勢力想要貶低燭火革命的動作將會變多,說要繼承燭火革命的人們當中,隨著自身的政治利害關係,實際上干擾燭火革命前進的行徑也可能擴散,燭火革命算是進入重要的關頭,因此,市民們在迎接燭火革命兩週年的時間點,應該更關心將來,並且重新檢討自己該做什麼。

新型態的革命要有新的感受力,這種感受力的發現和發展,唯有通過捕捉對於世界和自己生活感覺的變化且從中發掘新事物,這個工作才能完成。所謂燭火革命的大轉型也非例外,因此不能將對燭火革命的論述侷限在狹義的政治或政策論述上。本期特輯正是在文學中發現新的感覺或感受力,並加以宣揚的奮鬥之持續。韓基煜以主體的變化為中心,從黃貞殷、鄭美景和金錦姬等人的作品中尋找符合燭火革命的文學可能性。他討論主體的變化或新主體的形成,同時也關注承受可正負兩面起作用的存在力量─情動的負面要素,以及讓生活中新的生命力被發現的心所扮演的角色。通過戀愛關係來探詢如果燦爛的生活瞬間無法重覆,那麼使人們維持關係的力量為何,提出所謂「心靈中心敘事」的新發想。

為了賦與燭火作為革命的意義,現在我們必須一再省思我們立於何處,閱讀文學作品也是方法之一,近來經歷過燭火的文學批評也正在為打破自我封鎖性而奮鬥。梁景彥為探索這種奮鬥的意義,不斷地拋出「這樣就足夠嗎」這種帶挑釁的質疑。女性主義文學會切斷對女性生活想像的反論,或提議試著想像文學制度「外面」的公共性談論反而可能使批評的超然地位陷入膠著的看法,不僅有趣,也值得傾聽。

姜敬錫探討2019年迎接一百週年的3.1運動之後因應民族課題的社會摸索和文學之間的拮抗關係,喚起文學在這個時代的任務。尤其他以未堂的親日詩為例,分析文學的自律性追求在與殖民性面對面的過程中被扭曲的面貌,這個部分不僅為有關未堂評價的爭論提出新的批評依據,也在燭火開啟的新局面裡尋找文學可能性上提供重要的啟示。

文學評論欄目刊登了英文學者Francis Mulhern深思陷入危機的批評的位置和角色的文章。Mulhern嘗試對Joseph North考慮到批評精神的復原而將現在文學研究分為三個時期來探討的研究進行批評性的閱讀。所謂英美圈進步的文學研究典範的超克這個實踐性議題,擴張成為文學與批評的性質和位置、進而到全體社會的去向等根源性的問題,同時也提供很多思考的材料。李仙玉的評論依照不同時代,藉由分析金真玉、朴婉緖和曺南珠的作品來探討文學如何與女性主義運動相連接,這個問題意識與特輯的討論關係非常密切。這裡使用Martha Nussbaum的感情概念來區分女性主義文學變化的論法饒富興味。

本期的對話欄目由文雅鍈、張容勳、鄭道相和鄭容敏討論韓半島情勢及南北關係變化中需要何種和平教育和統一教育。他們認真地討論要如何實現超越抽象層次而符合韓國現實的和平教育,以及如何達成超越恢復民族同質性層次,可以共享韓半島未來指向願景的統一教育,在論壇上全面地探討以各種角度進行討論的和平與統一的關係。徐輔赫接續上一期特輯中白樂晴以各種角度道破南北聯合戰略意義的文章,探討南北聯合的持續可能性與在統一上的展望。希望將來相關的討論可以繼續,本刊也會扮演必要的角色。 

現場欄目的焦點在於美國的期中選舉和區域文學的問題。金東錫在美國長期從事韓人市民運動及選舉權運動,他在現場生動報告川普的選舉策略如何運作,以及這次期中選舉結果對美國的韓半島政策將產生何種影響。孫南勳舉出各種例子,論述連區域這個水平的概念也逐漸被他者化,終究無法脫離首都中心主義的沈痛現實,力陳為了打破這種狀況,應該培養區域感受力。

創作欄目也很精采,從新銳詩人崔智恩到元老申庚林,可以見到十二人廣闊的詩世界。小說欄目有朴玟貞、朴善友和崔恩榮的短篇和朴相映的中篇,非常豐富。另外金呂伶一年來受到讀者關注和喜愛的長篇也落下大團圓的帷幕。作家觀察中,文學批論家鄭珠娥與最近接連出版『對誰都親切的教會哥哥姜敏鎬』和『牧羊面縱火事件來龍去脈』等長篇小說集的小說家李起昊會面,對話中以將自己的故事寫進多篇作品的小說家和作為故事人物在作品中登場的小說家兩者之間的困難為話題,帶領讀者更深入且更豐富地理解李起昊的小說。他的的故事想要脫離將自己當作問題的形式,讓人不禁好奇日後將會打造出何種作品世界。文學焦點接續上一期,由黃靜雅和李永光兩位負責進行,邀請文學評論家李京在作為客人一起聊天。他們從各種不同的角度談論六本新出版的詩集和小說,藉由熱烈的討論來了解作品。

本刊的短評欄目介紹各種讀物,並且犀利指出值得關注的部分,可說是閱讀世界的另一扇窗。尤其是本期包括兪弘濬以專家的眼界和鑑賞力評論朴熙秉『凌壺觀李麟祥的書畫評析』的文章在內,收錄了多篇評論沈甸甸的長篇和學術書籍的文章,非常豐富。在此要向過去一年來的固定筆者—金起興和李貞淑兩位致謝。

第33屆萬海文學獎由金海慈完成大眾情感的詩意革新及發想轉型的詩集『海慈家的算命館』獲得。另外第20屆白石文學獎則頒給朴城佑創造出與自然交融的生活本來節奏的詩集『笑的練習』。在此向開拓韓國文學寶貴成果的得獎人們致上祝賀之意。

2018年為多曲折的韓國現代史打造了一個分水嶺,雖然無法得知這個分水嶺之後是何種狀況在等著,但脫離分斷桎梏之路,肯定是不容易的。冷靜地思量今年我們成就了什麼,將來剩下的困難有哪些,在準備2019年上,本刊本著不無小補的心情,向讀者們推出了新一期的雜誌。希望這個冬天過後有更溫暖的春天等待著,而為了打造這樣的春天,我們全都懷抱著熱情來過冬。

 

李南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