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以創造性的因應來面對巨變的時代 / 韓基煜
2020年在記憶中可能成為COVID-19疫情大流行與美國總統選舉之年。雖然這兩個事件本身就是「重量級」的,也讓人感覺到這是改變世界的巨大變化的開端。到現在COVID-19爆發雖已過了一年,疫情不僅沒有減弱還更加猖獗,全世界已經有5500萬人確診,130萬人死亡。尤其氣候變化造成酷暑與暴雨、超級森林大火與洪水、海平面上升與生物物種減少等,霎時改變且破壞地球村各地的生態環境,造成比疫情大流行更重大的災情。當然隨著地球人的因應情況將會有所不同,但因應的有效期限剩下不多了。
在這樣的時間點上,這次美國總統選舉由喬治.拜登當選實在是萬幸。他一當選就表明將立即籌組COVID-19因應小組,並且將重回巴黎氣候協定。另外也將恢復或改善被川普搞壞的醫療保險、放寬移民規定及處理富人減稅等多項措施。此外拜登提名亞裔黑人女性賀錦麗擔任他的副手,也展現了改善人種、性別和少數民族不平等現實的意志。拜登確定當選的瞬間,美國街上湧現大批支持群眾歡呼,其光景宛如慶典。經過如履薄冰般緊張的拉鋸戰之後才獲得確實的勝利外,重新贏回賓州等「鐵鏽帶」搖擺州,也具有重大意義。
然而若仔細推敲,美國這次大選實在很難讓人切實感受到美國民主主義的健全或希望的未來。紐約時報、CNN等進步媒體先預告了拜登壓倒性的勝利,但開始開票就面臨了尷尬的狀況。如同某位政治評論家所吐露的,儘管川普過去四年來說了那麼多謊又公開耍無賴,「如此拉鋸戰本身就是件令人痛苦的事實」。倘若沒有發生COVID-19和抗議人種歧視示威,拜登可能難以贏過川普,另外在總投票數上拜登雖然領先550萬票左右,但這次失敗的川普得票仍比自己贏得大選的2016年多了1000萬票以上,這些都是令人不得不正視的事實。總而言之,多數選民們雖然選擇了拜登,但川普和其特有的民粹主義並沒有遭到拒絕。
最不尋常的就是川普的得票中,拉丁裔、黑人、亞裔、穆斯林,甚至白人女性的得票都比2016年來得高。加上在議院選舉上,民主黨別說壓倒性勝利了,反而是落後的。現在共和黨雖然在參議院丟掉一席,在眾議院卻多了八席。換言之,儘管川普防疫失敗且對人種歧視抗議運動持敵對態度,多元人種及少數民族基層民眾們仍未湧向拜登及民主黨。他們親身經歷過去二十年來愈來愈嚴重的M型社會的弊端,拜登和希拉蕊倡導的民主主義的核心價值、平等、自由、正義、禮貌、可能性和真實,對他們並沒有號召力。他們之中多數認為不亞於共和黨親企業的民主黨主流所提出這些理想是騙人的。若關注這種底部的政治動向,現在美國的民主主義體制很明顯地正面臨嚴重的危機。
Naomi Klein在『衛報(The Guardian)』的投稿(11月8日)診斷指出美國社會正處於可能被捲入川普所帶來的「民粹主義狂潮」危機之中。依照選舉戰略,拜登因為讓人覺得是可以打敗川普「最安全的選擇」而成為候選人,但「拜登因為處於如此深的危機當中,可以給予眾人的東西又太少」,因此是「高風險的候選人」。然而若依照Klein的看法,桑德斯(B. Sanders)是否真的是風險比較低的候選人,而且民主黨左派是否能擔任「阻止民粹主義狂潮的堤防」角色,同時成為重整美國社會的替代方案,這些都是未知數。拜登政府是否能「修補」裂為兩半的美國社會的分裂和對立,也值得我們持續關注。現在拜登若回到歐巴馬時代妥協的政治方式,不僅修補上會有困難,甚至有可能陷入危機當中,這點是非常清楚的。
儘管已經選出新總統,現任總統卻毫無根據地不服選舉結果,看著這種怪異現象,自然讓人想到韓國以燭光市民的力量彈劾現任總統並促使新政府上台的革命性經驗。對經歷過燭光的韓國市民而言,不服大選結果已經很荒唐了,但引起COVID-19慘重疫情,並且專事不科學的言行,還經常發表種族歧視、性別歧視言論的總統,真的是讓人難以想像,甚至讓人覺得,在韓國尋找民主主義的希望和文明的可能性都要比美國來的高。
不過,這也不是說韓國已經做的夠好了。隨著全球生態危機愈來愈清楚,產生這種危機的根本原因就是資本主義的生產及累積方式,在必須要徹底改變此方式的時間點上,美國和韓國都正面臨著根源相同而樣貌各異的課題。若拜登政府必須竭力恢復被川普損毀破壞的民主主義價值和制度,同時阻止並超克被稱為川普主義的「民粹主義狂潮」,那麼已經阻止那種狂潮而誕生的韓國「燭光政府」就必須在清算積弊的同時,要適當承擔起生態危機和經濟問題,並且將南北關係帶往新的境界,找到超克分斷體制的突破口才行,那時燭光革命才真的得以完成。
為了完成如此重大的課題,雖然有必要尊重各領域專家的見解,但也要傾聽市民們從各自具體的生活中發出的聲音,藉由果決地採納新的提案來延續燭火創意性的氣勢,這是非常重要的。然而政府和執政黨卻只忙著看財閥和官僚等既得利益者的臉色,疏於照顧因COVID-19疫情生活陷入困境的低所得勞動階層的安全和生計,這幾乎就是在踐踏燭光的活力。連一個稅制改革都無法用力推行,還以預算不足作為沒能展開救濟制度的藉口,這使M型社會更兩極化,可能招來更嚴重的結果。政府和執政黨對改革如此溫吞,也要怪罪於對時代變化缺乏確實的認知和實際的感受。現在的韓國不論是從經濟規模來看,或是從民主化的標準來看,都與權威主義的開發中國家時期截然不同,卻還無法完全脫離那時的思考發想和模式。適逢全泰壹烈士五十週年紀念,儘管勞動者們的枉死仍在持續不斷地發生,對於可稱之為安全裝置的重大災害企業處罰法,不論是舉止失措或是安於成長主義繼續容許化石燃料發展,這些都是違反勞動和生態的倫理,同時也是對時代錯誤的認知。不動產問題雖是個難題,樹立政策的人也不應該發言責怪說「最近人們眼裡只有錢」,而要提出具實際效用的居住政策模式,讓人不過度執著於金錢也能過著有意義生活。另外也應立足於都市開發時代的規制緊縮/寬鬆模式,不要只是一再重複「更嚴格的規制」,有必要去實驗像「基本住宅」這種新的模式。
最後,因拜登政府上台,南北關係和北美關係的重新定位成為當前的課題。這個領域除了有很多兼具資歷和能力的專家之外,再加上總統本人的經驗和堅定的意志,期待可以有很好的機會。已經如各方所指出的,若不好好守護過去獲得的珍貴成果,而只是回到「戰略性的忍耐」這種過去的模式,不僅沒有責任,也有很高的風險。有分析認為應該要等國內問題更緊急的拜登政府回來處理韓半島問題,也有人預測反正想要建立對外戰略小組一定會花很多時間,但這些不都是以前的思考模式嗎?我們已經不是李明博、朴槿惠政權執政的歐巴馬時代的我們,應該堂堂正正地向美國、中國、日本甚至北韓要求符合已經產生變化的重要性和願景的提案權,同時即使只有自己也應該果決地加以推動。
本期特輯從各個角度探索韓國詩自燭光革命以來朝向新的共同體的各個面向。宋鐘元認為燭火和COVID-19是喚醒市民的主體性的事件,關注所謂市民的這個正在新形成的存在。他以這種嶄新的認識為基礎,對於過去在「詩與政治」討論上被觀察到是格格不入的市民和詩人的關係提出質疑,同時也重新思索白樂晴早就提出過兩者一致可能性的「市民文學論」的意義,接著以安姬燕和李政勳的作品為根據,仔細探討市民的活力如何形象化成為詩句。梁景彥讓我們想起最近女性主義運動中挾帶著奇異活力的「姐姐」們的出現,藉由再度書寫「我們」而成為建構新共同體重要的契機,並且以活潑的筆觸討論多首與如此「活生生」的姐姐們相關的詩。他在鄭多娟和朱民賢的詩中捕捉到相互依賴性,在金福姬和金炫的詩中注視著越過世代經驗的共有所表露出對新共同體的欲望,細膩地傳達這些詩各具特徵的意義。鄭宇泳關注放置在生活中心的詩。通過Lee Myeong-yun、朴勝民、宋鎮權和文東萬的詩,探討所謂現實主義詩的不斷更新是以何種方式進行,以及其中可以發現何種新的可能性。他在這些默默守著自己位置同時熱烈發言的詩人們的詩當中,仔細地找出「生活」的奮鬥和連帶的線索,並且娓娓道來這些詩的語言所述說的共同體的感性。
對話以「氣候危機與體制轉型」為主題,以韓國社會的現實為中心,展開多元的討論。由文學評論家姜敬錫擔任主持人,持續研究氣候危機等生態問題的社會學者金善哲、經濟學者鄭建和,還有政治學者蔡孝姃共聚一堂,針對「韓國型綠色新政的虛與實」、「氣候危機與分斷體制」、「退成長與適當成長」等當今韓國社會面對的問題進行討論。探究韓國社會對氣候危機的認知水平算是相當高為何還是無法延續到個別的實踐上,並且以各個不同的角度來探討並想像其替代方案,是一場非常有益且重要的座談。
論壇欄目刊登了各種重要主題的文章。首先徐正健深入探討吸引包括韓國在內的全世界眼光的美國總統選舉其過程和結果,對於需要認真討論「拜登時代」的政治外交會呈現何種指向的我們有很大的啟示意義。康俊晚以其特有鮮明且政治的筆觸論述首都圈的集中及「非首都圈消滅」的問題。非首都圈的沒落就是韓國社會全體的問題,他這種危機意識與非首都圈正在韓國社會中被「內部殖民化」的論調,似乎被冶鍊的更加鋒利。由於被扭曲到可以下出「非首都圈殺死非首都圈」這種診斷的自我了結型惡性循環的體制已經形成了,這個問題應該要從何處著手解決,需要更熱絡的討論。廉武雄的文章是將本刊夏季號「對話」欄目擴大且補充所出版的『韓國語,其波瀾萬丈的歷史與生命力』一書的讀後感,文中有真誠坦率的評論,並提供我們許多思考的材料。韓國文字創制之後,韓國的語言和文章經歷了很大的變化,尤其到了近代,伴隨著民族的課題,確立近代的文語體系的必要性愈加迫切,同時也遭遇到很多的挑戰。邀請讀者共同來探討其歷史的軌跡,並且參與解決當今議題的重要過程。
現場欄目崔賢淑生動地敘述COVID-19發生一年來「街頭遊民」們處於何種現實當中。在「待在家」的指針一般化的狀況之下,沒有家可以待的他們應該要往何處去呢?身為社會弱者的遊民們一直不斷地被趕往某處這種毫無慈悲心的狀況實在是疫情大流行時代另一個黑暗的影子。另外散文欄目刊登了後學姜仁順追思在十月逝世的李李效再老師的文章。李李效再老師是女性學界的元老,一生身為女性解放運動家,同時也強調和平與統一之路,李李效再老師熱情又人性的一面讓人深深的感動。願故人安息。
文學評論欄目刊載最近值得關注的韓國小說。白智延分析孔善玉、權汝宣和趙海珍作品中呈現的生命、勞動與照顧的重現樣貌。韓國時代小說捕捉歷史中母性和照顧的意義、抵抗拋棄與強奪結構的生活的情動,以及讓社會弱者難以產生連帶的勞動現實,白智延在保留個別的人生差異的同時,也能觀察到開啟共同關係的文學想像力的可能性,以細膩的讀法閱讀出這些時代小說的奮鬥和成就。具謨龍的文章以對於區域問題和區域文學豐富的理論摸索為基礎,有意義地探討黃皙暎、金惠珍和金裕潭小說中呈現的「地方(locality)」。他追根究底地提問,在區域不平等日益嚴重的情況下,韓國文學過去是否疏忽了對區域/空間的思索,並且強調「從本土的視角將周邊的本質具體化的文學過程」是有必要的,這樣的問題意識非常重要。林貞均關注金裕潭小說中「回想」的形式,發現通過不斷的回想完成價值傳導的人物們,同時一窺「連帶的艱困與可能性」,並且以加上女性主義視角的細膩解讀,彰顯作品豐富的涵義。
創作欄目刊登了各自具有豐富個性的多部作品。詩的部分介紹十二位詩人的新作品, 如同寛廣的世代結構,多采多姿的詩世界在冬日的門檻上激起讀者們的詩心。小說的部分,被視為韓國文學的旗手、集眾人期待且受到眾人喜愛的錦姬、金世喜、鄭殷宇和崔真英的新短篇,各自展現不同的個性與趣味。
作家觀察欄目Eunyou與出版第三本詩集『好時節』的金炫會面。兩人皆具有朝向世間多情又銳利的視線和固有的感性,他們的會面激盪出獨特的美妙和聲,也讓讀者得以更進一步隱密地靠近詩人的人生和詩世界。文學焦點欄目延續上一期,吳姸鏡和田己和邀請評論家金兌宣共同分享值得關注的六本詩集和小說。他們仔細閱讀這些作品,從作品當中細膩地指出人生隱晦的意義和足以承擔這個意義的倫理,這些發言令人印象深刻。
另外短評欄目有十一篇書評,內容包括韓國現代史和南北韓關係、女性主義和少數者問題、自然科學和多元的文學成果,非常豐富。希望讀者們在閱讀時能看出這不僅只是介紹外國書籍,而是在重要的主題當中提出值得討論議題的批判性文章。
最後第三十五屆萬海文學獎主獎由崔真英的長篇小說獲得,特別獎則頒給已故金鍾哲先生的文學論集,另外白石文獎由黃圭官的詩集獲獎。在此恭喜得獎人,同時也收錄了詳細的發表文。
今年我們因為COVID-19這個前所未有的狀況而經歷艱難的時期。雖然在政府與市民的通力合作下,比起其他國家防疫工作算是成功,但也有像是被關在帷幕中生活的感覺,難以看到前方。普通市民和基層民眾的生活愈來愈辛苦,韓國社會的諸多矛盾也正逐漸深化。儘管如此,在編輯本期的文章時,也發現了能在我們當中找到可以打破這個危機時期的潛力和智慧的希望。祝福各位讀者健康地度過歲暮年終,衷心期待明年可以不用再維持「社交距離」,大家都能自由自在地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