창작과 비평

「序」 為了燭光聯合的重組 / 姜敬錫

2022年夏季號(196號)

 

過去五年來規範韓國社會力道最強的支配因子是燭光革命,這是無庸置疑的。若不是燭光革命,有很多現象都無法加以說明。儘管自任燭光政府的政權有許多失政之處,市民們仍讓共同民主黨在國會的席次一口氣增加到單獨過半的壓倒性席次,不僅這個特例,之後保守黨出現未曾參選過的三十多歲黨主席,另外這次的總統大選得力於對政權交替的渴望,完全沒有國會經驗的兩個人被兩大黨推出成為總統候選人展開激烈的交鋒,反常現象持續地發生。尤其過去兩年多來面對COVID19疫情大流行這個史無前例的情勢,韓國人所展現的高度市民意識,絕對和燭光革命所帶來的覺醒有關。然而現在卻反將政權再交還給已經受到燭光革命審判的勢力,組成第二屆燭光政府以失敗告終,那麼,燭光革命還在進行中嗎?

由於同樣發生了許多未曾有過的現象,因此首先有必要詳細了解從組成總統職務交接委員會開始到最近新總統就任的情況。新政府沒能具體掌握國政哲學和政策方向,而儘管選舉失利,民眾對於檢察改革這類上一任政府的諸多核心議題反而熱衷起來,民調結果也屢屢顯示對於新任總統的期待不及卸任總統的最後支持率。這也是「與其說新政府要施展抱負,不如說還持續有如繼續打總統選戰般的情況,氛圍動蕩混亂」(李日榮,「總統職務交接委員會五十日,呈現了什麼」,創批週刊評論,2022.5.11)這樣的觀察具有說服力的原因。總統大選當時支持尹錫悅候選人的選民集團內部算是產生了鬆動和裂痕,因此要為過去五年畫下句點,並邁開腳步朝向新的五年,這樣的感覺是很難被分享出去的。

在此有需要比較一下燭光大抗爭之後所舉行的兩次總統大選。第十九任總統選舉結果,民主黨文在寅候選人雖只獲得41%的選票,參與燭光大抗爭即所謂的燭光聯合的得票率卻超過70%,這是因為有相當多傳統上呈現保守傾向的選民也共同參與了這個鬆散的聯合之故。與此相比,第二十任總統選舉結果,依序是尹錫悅48.56%、李在明47.83%、沈相奵2.37%,這可說是因為過去參與燭光聯合的保守傾向選民大部分已經脫離燭光聯合之故。那麼,讓尹錫悅候選人當選的選民們最近所呈現的鬆動又該如何說明呢?

對於無法控制燭光聯合所產生的解離作用,文在寅政府和民主黨要負最大的責任。不過光以這次大選的結果就宣告燭光聯合破散則言之過早,由於燭光聯合的凝聚力至今仍然存在,因此曾經支撐或現在正支撐尹錫悅政府上台的支持群眾其組成與結合並不是那麼的穩定。現在對於尹錫悅政府的期待感不僅只是歷代總統就任後的支持率而已,事實上還時而未及總統大選時自己的得票率,因此曾經占據燭光聯合鬆散外緣的這些人脫離尹錫悅政府也存著結構化的可能性。

政治新人當選總統的反常現象是解釋的焦點。開始總統民選之後,韓國總統都是通過長久的政治歷程被「驗證」過的重量級人士或披戴其光環的,因此不論好壞,都是象徵性極強的存在。其象徵的內容可說是一種一向被大致區分為產業化及民主化的大論述,然而新任總統尹錫悅的情況則完全不同。與其說他是象徵性人物,倒不如說是平台型人物。換言之,並不是代言一個時代精神且提出議題,同時集合眾志引領前進具凝聚力且產生價值的領導力,而類似是許多既得權力利害集團的欲望隨時聚集又散去的、反映時勢的中心(hub)。在某種意義上,因為是不具任何象徵性內容的存在,因此得以被選擇作為連論述性的包裝都嫌麻煩的各種既得權力集團赤裸裸的欲望所連接的場域。已經成為韓國社會代表性利益集團的檢察官,或是即使助長輿論的確認偏誤也要謀求擴大影響力和利益的媒體等,雖然這些都是代表性的例子,為了個別利益,將不畏困難往前衝的態度視為作世界唯一秩序的既得權力勢力,都被網羅到那裡去了。守舊保守勢力無法否定展現出來的燭光革命時代精神,選擇以苦肉計來代替新的議題或論述的凝聚力,這樣的既得權力連帶無法達到價值聯合,看來結構上的不穩定性是最自然不過的事情。

反正像三金時代具有象徵性領導力的時代是很難再有了。在民主社會中,現實政治並不是由一個完美的聖人君子來包辦,而是由大多數的代理人被委以權限來執行。因此,為了打破過去的既得權力聯合,組織新「多數」的燭光聯合的重組必須成為政治過程的重心才行,一定要進行反映源起燭光革命的政權交替渴望,並且強化多元化政治意思代表性的政治改革。在現實上,民主黨這個工具比任何時候都來得更重要,但是不能忘記燭光聯合是超過民主黨和進步改革勢力的單純合計的。現在的民主黨和進步改革勢力,還有重整且督促他們,想要讓燭光革命更往上提升的燭光市民們,對於他們而言,自我更新的智慧是絕對不可或缺的。若以舉重比賽來作比喻,現在是類似馬上要進行挺舉(jerk)動作之前的局面。雖然必須要舉到下巴前,但手臂若伸到頭上就算一次失敗。雖然不應輕忽,但這次大選光是民主黨和正義黨的得票合計就過半了,問題是要重組燭光聯合的制度性基礎與合議的形成。

在輕鬆承認自己和自己所屬集團的利害得失是讀懂且構成現實的唯一法則之後,不論是何種朝向更好共同體的摸索,最後都將成為無用之物。在世界文明轉型的要求當中,為了要讓韓國社會可以更往前踏出一步,對於世界感覺本身的更新必須成為先決課題。這樣的更新才是文學長久存在論的根據,同時也是其目的,從這點出發,本期特輯的探討方向是最近文學如何感覺世界,其變化的脈絡和意義為何。

宋鍾元以最近韓國知識界主要關注問題之一的照顧和女性現實的問題為中心,分析金杏淑、李謹華和朴笑蘭的詩世界,要求「不以自律性.獨立性,而以互相依存.脆弱性為中心」來重新思索人類主體性。這樣的問題意識來到審視女性農夫-詩人Choi Jeong的作品上,擴張至90年代生態主義文學的更新層次。作者藉此提出的「綠色文法」和「生態的閱讀理解能力」這個議題,在摸索人類和自然的新關係上,提供了重要的線索。

柳熙錫將視線轉到英語圈世界文學的討論和作品上,探討文學和氣候危機的相互關係。他參照出身印度的作家Amitav Ghosh,強調氣候危機的原因和解決方法從外表看來雖然似乎充滿糾葛,但事實上是近代的科學主義世界觀.人類觀所產下的孿生子。因此,以何種文學來突破近代的世界觀.人類觀不僅是關鍵,筆者甚至銳利地指出像Ghosh這樣的作家們對於事實主義古典的偏見,並藉由美國女作家Barbara Kingsolver的長篇小說『飛行習性(Flight Behavior)』細密證明「事實主義長篇文學不變的威力」。

隨著疫情大流行帶來『從根本上重組對「人類」理解的潮流』,對於非人類存在的文學重現也變得活躍起來。田己和留意這樣的變化,同時廣泛地探討最近以「植物和生化人、外星人、幽靈等假想的」存在為素材的韓國小說。他仔細比較分析Kim Choyeop和Cheon Seonran藉由非人類的形象化動搖對人類通常觀念的長篇小說,並且探討Lim Sun-woo和Kim Mella在傳統的解冤敘事外部上呈現陌生幽靈故事的短篇小說。作者以特有的沈穩筆觸,力陳對於非人類存存的關注可能喚醒新的感覺,並且可能成為更緊密交織的契機。

全球化資本主義中所謂超連結社會的新現實帶來照顧、生態、氣候等危機,同時也大大地改變了這個世界。姜受笂藉由在「分裂」和「連結」之間奮鬥的小說捕捉尤其在疫情大流行之後更能敏銳感受到的數位環境的動態變化。他以可被無數分割且數位化的主體性作為關鍵字探討Cho Woori、朴素瑩、Hyun Ho-jeong值得關注的近作,力道十足地論證發生主體分裂的假想空間反而可能是新主體化的基礎。

本期對話談論烏克蘭戰爭和國際秩序的變化,同樣也提出要求大大修正至今為止注視世界的感覺。由李東奇擔任主持人,尹錫俊、諸成勳、黃琇暎共同參與,與談人都同意這次的戰爭是後冷戰之後以美國為中心一直維持過來的國際秩序所面臨的一個反曲點,並共同診斷其原因且預測結果,同時也從各種不同角度探討烏克蘭戰爭對韓半島的未來所帶來的影響。

論壇欄目有兩篇文章。白樂晴的著作掌握到作家D.H.勞倫斯的「思想冒險」邂逅韓半島的思想和宗教遺產意外的支撐點,姜美淑加以仔細閱讀並摸索跨越文明轉型期的力量和智慧。李奉洙的文章以第二十任總統大選過程為中心分析媒體報導現況,認為在理念上有所偏向的媒體形勢對民主黨總統大選敗選有決定性的影響,在此觀點之下,將根據逐條列出,並且強調媒體改革的必要性。

現場欄目金智銀的文章探討總統大選之後更受到關注的二十多歲女性的政治參與問題,金秀暻的文章生動地傳達爭取身心障礙人士地鐵移動的權鬥爭現場的聲音。兩篇文章克服歧視和厭惡,與上升的新主體面對面,意義非凡。

本期作家觀察的主角是結束長篇連載並出版第二本小說集的小說家金裕潭。文學評論家李知垠與聚焦照顧問題和女性現實持續活躍創作活動的作家見面,兩人展開有深度的對話,作家以與眾不同的生動感描述人際關係和家人與社會的變化,堅定地展現理想。

文學評論欄目文學評論新秀成炫兒的文章論述最近年輕詩人們與資本主義結下的緊張關係。作者以崔伯圭和崔志認的詩為中心,論證「不憤怒的年輕的詩」並不只是因為主體性的矮化,而是與在憤怒外面進行的新摸索有關。文學焦點由文學評論家梁景彥主持,記者金多恩和詩人朴卿喜共同參與,均衡檢視最近的詩和小說所實現的成果,並且有銳利的批評。

散文欄目繼續上一期的連續企劃「我生活的地方」,刊登從事焊接工作並且活躍於專欄寫作的千鉉宇的文章。因為收到來自首爾的工作提案,他在離開故鄉時留下懇切的離別辭,也留下長長的餘韻。

十二人的新作詩與金惠珍、朴善友和成慧玲的小說,還有李柱惠第二回連載的長篇小說讓創作欄目更多彩多姿,對於不同領域的十一本近作的短評也充滿豐富的問題意識和令人興味盎然的觀點。

結束本期的編輯比任何時候都能切實感受到韓國社會承擔的課題並不容易解決。總統大選已告一段落,新政府上台,國內政治或諸多社會問題都面臨新的反曲點,烏克蘭戰爭所引發的國際環境的變化也帶來很多的思考材料。然而在另一方面,克服至今為止的世界,創造更美好生活的行動也更大範圍地愈來愈明朗化。呼應這樣的行動,創批將會打開眼睛和耳朵擔負起重要任務,日後也將繼續努力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