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我們所有人的吶喊指向之處 / 姜敬錫
要求查明世越號船難事件真相的每月304朗讀會已經持續超過兩年。儘管歷經光化門廣場等眾多場所,每次參與者不同,內容也有變化,但最後的順序一直都沒有改變,也就是朗讀者和聽眾跟著司儀的引導,齊聲同讀「一起讀的文章」這個順序。以「今天是4月16日」作為開始,以「在結束之前將不會停止」作為結束的短文中,除了要求徹底查明真相的訊息之外,還有一句「以全部之名命令」的句子。但是過去兩年多來,我一次也沒能跟著把這個句子讀完,因為唸到這個句子的瞬間那種彷彿就要塌陷的情緒實在不可言狀。
喪失感依舊,日常的沈痛不變,在忍耐且奮鬥了很長的一段時間之後,我們又再次面臨了必須以「全部之名」下新「命令」的狀況,也就是被稱為朴槿惠-崔順實閨蜜門的首宗閨蜜干政事件。而且終於在湧進街道的巨大燭火浪潮當中,突然有了領悟。領悟到原來有關介入國政院選舉的調查和查明世越號船難事件真相的要求,都被有系統地阻擋下來,歷史教科書國編化和關閉開城工業區,甚至連薩德飛彈的部署之所以能如此無所忌憚,並不是因為「命令」的民眾吶喊聲不夠大聲,而是那「命令」應該要抵達的最後接收處根本從一開始就完全是空的。直到「應該不會吧」的最後防線被無情蹂躪時為止,從旁協助甚至助長的新世界黨及守舊媒體都是叛逆者,但在每次緊要關頭都應該做為吶喊聲的正確傳達者的在野黨,之前都在哪裡做了些什麼呢?
如同幾乎沒有統計意義的個位數支持度所呈現的,就像聚集在廣場上的數百萬個燭火的齊聲怒吼,在國民的心裡,總統已經遭到彈劾,現在只剩已經確定的「國民彈劾」的政治、法律程序而已。因此,有條理地、一絲不紊地將這些過程終結,算是給政治圈的緊急任務。但是這些人的動作著實令人失望到極點。提出區分內政和外交的責任總理論,想要維持國政主導權的青瓦臺和執政黨的主張實在太不像話。在特朗普(D. Trump)當選美國總統,國際情勢的不確定性擴大之際,到底要將外交交付給誰呢?尤其果真如此,不包括在內閣之內的國情院和監察院等有力的情報、司正機關,將繼續留在總統麾下。在所謂總統退居二線的曖昧前提後面,四處觀望想要搭上國民所創造的絕佳機會的共同民主黨式的政治工學也毫無二致。雖然有阻止政治亂相、國政空白和國政混亂等名份,但國民們展現的是比任何時候都還要秩序井然且具一貫性的樣子。陷入混亂的可能反而是認為這是奪回政權的好時機而忙著計算利害得失的第一大在野黨。
國民的命令已經下達了。應該要讓包括提前舉行大選,根據現行憲法程序來解決問題,接受國民意見的政府上台。部分人的修憲主張則是其次,因為以國民合議為基礎爭取總統直選制的87年修憲和現在沒有任議合議的修憲論所處的情況根本就不一樣。被埋沒在是要總統一任四年可連任一次,還是內閣制,或者是兩者折衷的權力結構重組案,不應該是修憲內容的全部。應該要討論的是如何讓「民之自治」的理想成熟至更高的層次,為了更大幅度的轉換要有什麼藍圖,因為修憲也只是其中的一個手段罷了,其本身不能作為目的。假設即使政權交替,也不能保證可以順利推動那些過程。因為只憑藉修憲,助長國政壟斷情況的守舊勢力也不會完全消滅,同時只要分斷體制還繼續存在,他們想要倒轉民主治理體制的推回(roll back)意圖也不可能輕易地打消。至今他們的手中不是還握著龐大的社會、政治資源嗎?
因此,超越單純的政權交替或修憲討論,認為應該要從根本改變韓國社會的聲音在社會各處噴湧而出。在江南地鐵站10號出口發生厭惡女性殺人事件之後,開始急速擴散的性別覺醒浪潮也正轉向超越單純的保護弱者、消除歧視或兩性平等論水準的方向。以SNS為中心發起的「○○裡的性暴力」主題標籤運動應該也是其徵兆之一。在漫延的階序暴力當中,受到傷害的個體們開始自發性向世界發聲,這有如燭火集會的吶喊一般,具有相當深遠的意義。現在任何想要反轉這個潮流的嘗試,都只不過是陳腐的反動罷了。在這個時間點上,應該要正面抵抗各種拘禁和壓制的文人們反而被指認是基於社會位置施加性暴力的人,這種事實真的是太悲哀了。有志的文人、讀者或團體們都有共識,認為這個問題並不只是施行幾種措施和改善制度就可以完全消除的。 首先,最迫切的就是要為已經開始的變化做出貢獻,同時深思共同展開發展的方向。其第一個環結不須多言,就是「聆聽」。在此意義之下,11月11日高陽藝術高中文藝創作科畢業生連帶舉行「脫離常軌」聲明發表會,這是讓我們重新回頭檢視文學和文學人應該要位於何處的重要契機。「我們作為文學活生生的證人,我們要證明自己」,面對他們嚴肅的宣言,文學界當然應該要有所回應。
在創刊五十週年的冬季號序文裡不闡述新的決心而必須談論國政壟斷和文壇內部的性暴力問題,這樣的現實實在讓人感到非常遺憾。因為在街道和廣場聚集的燭火浪潮中,在踩著傷口翻轉階級且展現連帶的威嚴的女性們吶喊聲裡,我們看到了更大的希望。如此看來,所有根本性的變化總是由下開始的。輕率的樂觀或無解的挫折之所以空虛,原因可能就在於那些大概都不是基於「由下而上」,而是被困在「從上而下」的意識之故。 在這個延長線上,出乎眾人意料之外的美國大選結果讓恐慌這個詞彙幾乎成為流行語,這是他山之石。選舉期間總是佔優勢的希拉蕊柯林頓為什麼會輸給是否夠格一直爭議不斷的特朗普呢?雖然這也可以特朗普厭惡女性或白人中心主義奏效來做解釋,但也很容易脫離核心。這次選舉與其說是特朗普的勝利,倒不如說是腐敗的既得利益階層的典型即希拉蕊的失敗。只是隨波逐流,沒能為發出各種不平等呻吟的「由下而上」的聲音代言,這才是決定性的失敗因素。雖然特朗普的統治過程會不太順利,但造成這種混亂,美國民主黨和總統候選人希拉蕊又能撇清多少責任呢?這是在準備「朴槿惠以後」的在野勢力們必須要銘刻在心的緊要關頭。未來是無法保證的,從現在開始要做什麼,將決定每一瞬間的意義。 這一期的特輯延續夏季號以「探究現實的多種文學形式」為主題,集中討論正面承擔沈重現實且寄望未來奮鬥不懈的詩人、作家們的作品。在提問且回答什麼更「現實」的文學艱苦奮鬥中,自然湧出的每種文學形式以其多樣性和深度,讓慣性化的悲觀主義無顏以對。 宋鐘元仔細探究黃仁燦和金正煥最近的詩集,評論每一本詩集所建構的詩的現實性。黃仁燦詩的分裂感雖然內含豐富的詩潛在性,但缺乏統合異質性的努力,對照來看,金正煥的詩則通過擴大詩空間的視域,嘗試與歷史接頭。鄭珠娥以兩個年輕的小說家為對象,精細地評點出他們兩人所感受到的現實分別是通過何種形式來探究與呈現,並且思索探究獸性生活的Kim Eomji以及關注共同體價值的崔恩榮的小說的特性,指出其特有的「整體性的形式」,值得精讀。 柳熙錫將Kim Sum和李仁徽最近的小說視為對87年體制的文學性哀悼。他銳利地點出Kim Sum的近作想要還原時代悲劇的小說嘗試的成果和限制,並且仔細分析及評論李仁徽的『詩人,Kang Isan』等多本小說,直搗爭議點的銳利觀點,讓人特別感興趣。崔元植認為韓江小說世界的變化是從對「小市民性」的本能的抵抗走向基於少數者匿名性的非總體性的特殊成就的過程,另一方面認為權汝宣的近作是精采描寫資本的吸收被強化的時代的啟示錄式情景的例子。深入分析作品內部的縝密觀察趣味橫生。 文學評論介紹的是以『素食主義者』這本書的譯者而為眾人所熟知的黛博拉.史密斯(Deborah Smith)的文章。除了生動地傳達在翻譯過程中與文本的對話體驗,也是一篇直達作品真貌的特色評論性文章。另外林奎燦的文章鳥瞰不久之前離開我們的小說家李浩哲的作品世界,希望大家注意這篇文章。這不僅是一篇平衡論述的作家論,同時作為獻給故人的美麗追悼詞,也是毫不遜色的。 創作欄則是最豐富的。在新作詩選特輯的最後一輯中,由肩負詩壇未來的二十五位年輕詩人來參與,通過這些各具特色的作品,讀者們可以推測韓國詩的未來,享受特別的樂趣。中篇小說企劃擔任壓軸的是黃貞殷和朴玟奎,另外也很高興看到錦姬和李章旭新的短篇作品。 文學焦點邀請到張怡志詩人擔任評論人,繼續熱烈的討論。通過三人重層的眼睛,完全呈現出殷熙耕、鄭梨賢和白秀麟的小說與許秀卿和安美鱗的詩集所具有的深度和廣度。在此向這一年來規劃版面進行的白智延和金素延兩位致上深深謝意。作家觀察的主角是最近出版小說集『灰色文獻』的中堅作家姜英淑。文學評論家朴仁成仔細地評點金英淑精通隱喻和諷喻同時又獨特紮根於時代真實的作品世界。「對話」欄目刊登的是連續企劃「診斷韓國的『保守勢力』的最後一集,討論財閥的問題,由宋元根、申鶴林、李源宰和李日榮等專家,針對以財閥為中心的經濟結構如何在韓國的政治形勢中產生保守化傾向進行討論。這也是與最近給政局帶來巨大打擊的國政壟斷事件密切相關的主題,檢視財閥的現況和運作機制,並且模索因應方案。
論壇刊登了兩篇值得關注的文章。李承煥具說服力地主張美國的亞洲回歸、北韓的統一大戰論和南韓的薩德飛彈部署都是提高戰爭威脅的政策,並且提示修復破裂的和平談判桌之路。斯芬.呂提肯(Sven Lütticken)的文章是針對所謂「所有權」的範疇和藝術作品之間的相關關係嘗試進行歷史性解釋的重要論文,可望為剽竊論述的演進提供有用的參考點。現場是連續企劃「少數者眼中的韓國社會」的最後一集,刊登了李向珪的文章,他根據實際情況以動人的手法描繪被稱為「脫北者」的北韓移住民的少數者樣式的生活樣貌。柯思仁的文章凸顯出在所謂「中國崛起」的巨大挑戰之前面對「文化主體性」危機的新加坡是東亞議論的主要環節之一。散文刊登了住在釜山的小說家Kim Gomchi生動的地震體驗,以及阿里埃爾.多爾夫曼(Ariel Dorfman)紀念『唐吉軻德』的作者米格爾·德賽凡提斯逝世四百週年的文章。本季介紹值得關注的新刊的總評欄也提供了許多討論材料,不僅由各個領域的專家們充分發表真知灼見,也特別向過去一年來持續固定在版面上發表意見的兩位作者陳泰完和全致亨致上謝意。
第三十一屆萬海文學獎由跳脫出過去勞動小說的窠臼,完成獨特文學成就的李仁徵的小說集『看廢墟』獲獎。另外新設立的萬海文學獎特別獎則由416世越號船難作家紀錄團的『春天將會再來』與金炯洙的『少太山評傳』共同獲獎。第十八屆白石文學獎則頒給中堅詩人張喆文的詩集『比喻的外面』。在此為得獎的作者們送上祝賀的掌聲。
現在是冬天。誰也無法預測這個冬天將會多麼嚴酷。在世越號船難中失去親人的家屬們還留在大街上準備過第三個冬天。真相沒有公布,沒有人負起責任。去年十一月在「民眾總崛起」現場遭警察水柱擊中病倒後不幸離開人世的白南基先生,在去世四十一天之後,終於在家屬和市民的守護下舉行了葬禮。我們所有人的吶喊在另一個世界的故人是否也能聽得見呢?『創作與批評』也再次下定決心要更奮發向上。
姜敬錫